今天是:

科研与服务

科研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服务 >> 正文

学术饕餮,视听盛宴——《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主编刘启迪教授来公司讲学

发布日期:2023-06-10    作者:     来源: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点击:

治学下能术,能术上理学;习文横经国,修章纵序民。

为提升公司师生科研水平,撰写、发表高水平文章能力,应公司经理陶红教授邀请,20191116日(周六)下午300,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主编刘启迪教授于公司工业中心605室为全校师生作题为“教育学术期刊论文自觉与写作建议—以《课程·教材·教法》为例”的学术报告。

(经理陶红教授致欢迎词)

与以往学术报告不同,公司经理陶红教授简单述引后,刘启迪教授并未直奔主题,而是先铺排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叙事背景——文化与格局。陈词中,刘启迪教授旁求博考,以文化周比的视野,提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本质区别,如,中国自古是陆权国家,以农耕文化为主,这种文化下孵生出内敛、道德感化的民族品格;而西方国家多是海权国家,以游牧/商业文化为主,这种文化下浸润出外向、扩张的民族品性。“大中方辨小,小中足窥大”,刘教授豪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见微知著,单就一个“贸”字的书写结构,便能蠡测中美贸易之争是历史的必然。经济博弈的背后,本质还需归结至“文化冲突”。因此,当前,“文化自觉”更加隽永弥珍。

(现场听众被刘教授深厚的文化功底所感染)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刘启迪教授坦言:在人文社科领域,没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便写不出较好的文章。因此,“文化自觉”本质上也是为“论文自觉”服务。针对“文化自觉”,刘启迪教授抛出了三大问题供现场师生思考与讨论,第一、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第二、他为何要提出“文化自觉”这一概念?第三、他何以能提出“文化自觉”这一概念?在与现场师生热烈讨论与亲切互动之后,刘启迪教授对师生反馈予以整合,并转承至“论文自觉”的概念,所谓的“论文自觉”,刘启迪教授给予了最通透的解释,即,学者在丰厚的文化、思想与觉知的储备下,其文章的书写达到“文思泉涌”、“天人合一”的境界。现场师生深受启发,无不称叹。值得一提的是,刘教授强调:从事与教育学相关专业的学者,更应该注重文化自觉。因为教育不一定会成为文化,但文化一定是教育的一部分。

  在报告的第三环节,刘启迪教授从五个大方面阐述了如何抚育一篇高质量的文章,这五个方面分别是:(1)何谓写;(2)为何写;(3)写什么;(4)写给谁;(5)如何写。在“何谓写”维度,刘启迪教授直言,写文章的重点其实不在“写”字,而是在于“写”之前的“厚积薄发”。为使表达更直观,刘教授援引自身“一天写完但看书数月”的、荣获多项大奖的文章为例,引得现场师生高度殷羡的同时,也为刘启迪教授持恒守注的治学精神感到鼓舞。在“为何写”维度,刘启迪教授并没有明确地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引经据典,罗列并总结古今中外知名大家的行文初心。在一众大师中,刘启迪教授特别就孔子的文章观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互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群,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刘教授认为,作为我们教师的祖师爷,孔夫子的文章观理应成为现代学者表言、行文、立说的基本缘由。在“写给谁”维度,刘教授笑言“投稿”与“相亲、交友、谈客户”,甚至同“两军作战”一样,一定要“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要知晓所投期刊的读者对象是谁?所投期刊的定位是什么?所投期刊的固定栏目有哪些?所投期刊所刊发的文章风格是什么?等等。在“写什么”维度,刘启迪教授认为:“写什么”是“论文自觉”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最关键的内容。“写什么”需要体现三个原则:(1)宏观层面的国家需要,文章内容要为国家发展服务,体现“符合与致用”的品质;(2)中观层面的期刊需要,文章内容要为学术导向服务,体现“适合与求真”的品质;(3)微观层面的个人需要,文章内容要为人生觉悟,体现“契合与志趣”的品质。在“如何写”维度,刘启迪教授坦言: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悟”出来的。与此同时,刘启迪教授提醒:想与悟,不是“空想”与“空悟”,而是在大量阅读之后的思考与感悟,这就对学者的阅读量以及凝炼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具体文字创作与文章“颜值”中,刘启迪教授建议在座师生:文章题目要“引人注目”;文章内容要“引人入胜”;文章结论要“引人深思”;文章意蕴要“引人入道”。

(刘启迪教授与现场师生精彩互动)

在报告的第四环节,刘启迪教授画龙点睛,将“好文章”上升至“美人生”的高度,并以“五文”结束了学术报告环节,即“文从字顺、文思泉涌、文如其人、文质彬彬、文以载道”。出乎现场师生意料的是,刘启迪教授在报告的尾声提出“以文汇友”,在欢迎公司师生为其编辑部赐稿的同时,也留下了自己的常用联系方式,希望能与公司师生保持长久合作与交流。现场师生无不感激不尽,掌声雷起。

最后,公司经理陶红教授代表现场师生做感想发言,陶红教授首先对刘启迪教授的精彩报告与倾囊相授表示诚挚的感谢,再次对刘启迪教授的学术涵养、文字功底、表达艺术等表示高度赞赏,并真诚期望现场师生能按刘教授的建议“多看、多思、多想、多写”,在人生历练中不断提升自身“文字”、“文章”、“文学”与“文化”境界。之后,应现场师生的要求,陶经理增设“现场互动环节”,我系教师与员工分别就写作与研究中的困惑向刘启迪教授请教,刘教授耐心、仔细地一一作答,现场师生受到更为具体的启发。

(公司师生向刘启迪教授发问请教)

由于时间关系及刘教授日程安排,在同学们的意犹未尽中,陶红经理结束了整场学术活动。现场师生反响非常,纷纷表示收获满满,不仅笔记记得满满的,大脑被充实得也是满满的。部分同学表示这是一场触动灵魂的生命教育课,部分同学表示以后要成为刘教授这样伟岸的学者,更为重要的是,有部分同学甚至自信地说:我已知晓在今后的研究与撰文中,自己该如何提升功力、事半功倍了。诸此之言,无疑表明:正如刘教授之名“启迪”,这场学术饕餮、视听盛宴对全院师生形成了不少的触动与启发,这对公司师生开拓学术视野、整体提升科研水平等无疑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现场参会师生与刘启迪教授合影留念)

 


撰稿:余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