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涵泳,润泽心灵。为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推进心理知识交流、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素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心理学系2018级(1)班通过开展读书分享会活动,搭建思想交流平台。2019年12月18日下午1点30分,18心理师1班发起组织了第三期读书分享会,活动在一教309举行。本次读书会邀请了班主任张玲燕老师,分享的书籍是《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1 书籍简介

《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是著名心理治疗与咨询专家、家庭婚姻治疗师沈家宏先生所著。此书为我们揭晓了生活中许多问题的答案:为什么我们憎恶父母的某些行为,却又不知不觉向他们的行为靠拢?为什么实施校园霸凌的孩子大都来自存在家暴行为的家庭?为什么童年创伤会成为我们一生挥之不去的心结?为什么在强势父母家庭长大的孩子大都性格软弱或特别叛逆……
此书还通过对原生家庭内部的心理动力的研究和探索,帮助我们找到影响我们人生成长的因素,最大可能地避免人生的不幸,从而突破人生中的一些限制,让我们的生命潜能最大化,并以此获得更多的成功、快乐与幸福。除此之外,相关研究还将对育儿、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的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2 精彩导入

在读书分享环节正式开始之前,张玲燕老师对此书进行了一番精炼评价与总结。其中老师指出: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很多孩子身上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其根源可能就在于原生家庭。如今许多个体心理咨询都会配以家庭治疗,通过改善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使个体心理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原生家庭,找到影响个体成长的早年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去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

最后,张玲燕老师还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如何去定义原生家庭?接下来,同学们就由此展开讨论,纷纷谈及自己对原生家庭的理解及自己对这本书的读后感想。
3 畅所欲言
01张文姗同学:
我理解的原生家庭是指两个人结合之后孩子出生开始所建立的家庭。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书中所说“孩子的出生顺序对原生家庭的关系会有一定的影响”这个说法表示赞同。老大是最先出生,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性格通常会克己尽责,具有领袖气质,也更懂得照料他人。老二排行中间,可能会被忽视和缺少关爱,同时作为老大和老幺沟通的桥梁,其性格通常独立而敏感,注重公平公正,且社交能力强。老幺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受到宠爱更多,生活氛围轻松和自由,性格通常比较聪明活泼、乐观、叛逆。
虽然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过度标签化一个孩子。例如我们不能够因其为独生子女,便断定他不会与同龄人相处,不懂得分享。除了原生家庭或许还有别的因素对孩子造成了影响,我们应该寻找各方原因,而不是一昧归咎于原生家庭。
02谢清怡同学:
读《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禁令”,有很常见的,可以带入到自身的,例如:“不要是男孩、女孩”“不要存在”“不要长大”,也有很匪夷所思的,例如:“不要健康”“不要成功”“不要思考”,这些禁令其实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控制,也许很多父母不是故意的,但事实上,这种贬低性的话语会让孩子怀疑自我价值,可能变得自卑敏感。其实长大后会慢慢理解父母,面对工作的压力,回到家要面对家庭的压力,而且,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话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03李海宁同学:
我对前面两位同学对这本书的许多理解都表示认同,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里面还是有一些不严谨的地方,比如说有些观点是你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你就一定会产生怎样的表现,换言之你有这样的表现就是原生家庭造成的。除此之外,这本书对“儿童失忆现象”的解释不太好,几乎通篇都在解释观点中的一小部分,感觉有点讨论起哲学的意味。

对于海宁同学提出的对“儿童失忆现象”的疑问,张玲燕老师给出了解释:因为3岁之前,人的语言符号系统尚未形成,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事件的记忆无法进入人的外显记忆系统,因此我们长大之后对这段时期的经历会表现出“失忆”现象。
04郭静同学:
在这次的读书会中,听到前面的同学的精彩分享,我也忍不住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感想。在我看来,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着原生家庭环境背景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其次,我认为父母一定要妥当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不要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除此之外,父母的职业也会对子女的价值观及人生观造成影响。在这次读书会中,听到同学们的分享和老师的分析讲解,收获颇多,也希望老师能继续推荐阅读书目。

4 精彩收场

在读书分享会的最后,张玲燕老师对我们今天的讨论做了一个短小而精彩的总结。其中她向同学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未来如果我们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工作者,一定要先学会自愈,解决好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走出心理阴影。
精彩的瞬间总是流逝得如此之快,在张玲燕老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下,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会在此告一段落了……
5 收获总结
原生家庭是我们每个人出生和成长的第一个家,我们在原生家庭中的经历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童年生活,也影响着我们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人格的形成,甚至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爱情观、世界观。因此,探寻原生家庭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各种心理动力,发现原生家庭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去积极调整、改善直至改变,避免不幸在由我们组成的、下一代的原生家庭中重现,让我们及我们的下一代能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幸福成长。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原生家庭不应该是自己放弃自己的理由。如今很多人都喜欢把人生的得失成败归咎于原生家庭。但细想一下,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才是完美的原生家庭呢?我们难以给出统一的评判标准。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无法面面俱到。他们也许能够给你足够的关爱,却无法提供富足的生活,也许能够提供富足的生活,却没有足够的陪伴……如果非要给原生家庭挑刺,没有人的原生家庭可以得满分。原生家庭不能选择,我们亦不能重新长大一次,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就不要把自己囿于困境,顾影自怜,故步自封。原生家庭的确决定了我们的起点,但终点去向哪里,还得由我们自己选择自己走!
点击下载通讯稿
通讯:李洁(18心理师1班) 、张玲燕(系主任)
审核:谢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