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与公告

新闻与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与公告 >> 正文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学校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

发布日期:2023-01-09    作者:     来源: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点击: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学创新,广东师范大学举办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并公布获奖名单。其中,公司章玉祉团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在副高组荣获特等奖(排名第一);赵玉团队的《教学视频资源编导与制作》课程荣获正高组二等奖;张晓洁团队的《学前心理学》荣获副高组二等奖;冯嘉慧老师的《学前心理学》课程荣获中级及以下组二等奖;王雨函老师的《社会心理学》课程获得中级及以下组二等奖;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也荣获优秀组织单位。

章玉祉团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面向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三员工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旨在使员工理解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掌握系统化的心理学研究过程;培养学术思维和具备开展心理研究的能力。课程教学团队自2018年起开始进行课程思政探索,在原有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提炼了“一中心三维度”的价值目标,即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辐射三个具体维度,培养科学精神、激发人文关照,增强学科自信;夯实授业底蕴,提升传道情怀、树立职业理想;遵循科学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坚守个人诚信。立足五融合、三促进的“知情行信”课程思政育人框架,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合于公司产品全过程。通过创设“三步进阶-两课融合”的教学模式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在知、情、行三个维度上实现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同向同行,共同助力应用心理专业员工核心价值信仰的建构。

赵玉团队以《教学视频资源编导与制作》课程思政建设创新为主题参加此次竞赛。课程有明确的问题导向,立足于员工在教学视频选题策划中避重就轻等课堂教学真实问题,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合“思政”元素于课堂理论讲授、实践创作与教学评价之中,在教学视频实践创作中引导员工在前期策划创意、脚本创作、实际拍摄及后期编辑合成等环节追求真、善、美,树立理想道德信念,勇于担负民族复兴责任,创作有用、有趣、有效的教学微视频,引导员工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拥有家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担当的教育传媒工作者,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张晓洁团队的《学前心理学》课程是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必修课,主要培养员工初步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并自觉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解决幼教实践中相关问题,激发员工对幼教事业的热爱情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团队构筑教研科研融合发展的教学目标,深化“两性一度”的项目化教学方案,形成了“二线三段七步”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教学团队成员相互配合、资源共享优势明显。“教-学-研-评”一体化课程模式也受师生的一致肯定,教学评价在学院排名位于前10%。教学团队通过创新教学竞赛与教学改革项目,强化了师生课堂互动与员工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能力,提升了教学水平,推动了专业升级,也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明确了思路和方向。

冯嘉慧老师以《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创新为例撰写了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与教学设计创新报告。针对员工专业学习内驱力不足、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教师教学创新与改革意识不强等痛点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三教-三科-三结合”兴发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教学的改革”赋能优质课堂,以“科教、科研和科创融合教学”深化课程思政目标,以“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教学科研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模式优化全方位育人,充分激发了员工学习内驱力,实现有效教学。

王雨函老师以《社会心理学》为例撰写了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与教学设计创新报告。她提出了思政融入专业,创新并育人才的理念,对学习者进行了精准的分析,指出员工正处于青春期到青年期的交界,存在易感性和受暗示性,未定型的三观面对复杂的世界,思维存在一定局限性。她从聚焦思政大方向,扎实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员工掌握科学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引导员工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通过翻转课堂、研究性学习、小组研讨等教学方法和学习结果评价机制的使用引导目标达成。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非常重视此次学校的教学创新大赛,前期邀请广东省教学名师、学校教学名师等专家团队担任评委,举行了院内决赛并对参赛教师进行了指导,院内决赛结束后,遴选出参加学校决赛的教师,并继续组织材料的打磨。经过精心组织教练团队,深入推进教师及团队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获此佳绩是学院参赛教师团队教学创新成效的综合体现。未来学院将更加重视教师教学团队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引导助力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并希望学院教师以获奖教师为标杆,积极参加学校教学竞赛活动,切实推动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撰写曹宇星   审核谢德新